2011年9月22日 星期四

Facebook 的反擊 (反省?)

G+ 正式啟動後, Facebook 也做了一些介面上的更動.
對於這種更動, 開心跑的解讀是 "Facebook 發現自己成為現代人 information overloading 的新罪魁禍首"

因此, Facebook 重新思考如何降低單一畫面的資訊量來避免 information overloading
以上是針對最近一波 Facebook 介面重新設計的動機猜想

修改主要有兩部分, 在塗鴉牆的部分, 利用 collective intelligence (在 Facebook 裡面, collective intelligence 是用 讚 來量化的) 來讓最重要 (最多讚) 的貼文常駐於上方.

因此, 資訊不只是照時間順序無差別的塞給使用者, 而是有了初步的過濾後只顯示 '最' 重要的資訊給使用者. 有效的降低塗鴉牆帶來的 information overloading.

 --

除了塗鴉牆, 以往令人詬病的廣告也移除了. Facebook 在這點上算是找回了初衷? (色情社群網戰那個電影表示: 創辦人一開始宣稱 Facebook 不要廣告的,  Parker 還使用一個開 party 的 metaphor 來解釋不要廣告的精神)

When Zuckerberg’s first CFO, a Harvard classmate, wants to tart up the social network with banner ads, Zuckerberg reacts with disgust, saying that ads would destroy the coolness. Sean Parker, the Napster founder, keeps using “the party” as a metaphor for Facebook throughout the movie, telling the founders that putting ads on the site would be tantamount to “ending the party at 11.”

而最近被大量打著網路致富的詐騙集團入侵的活動與邀請, 也被縮減到只顯示 '數量' 這樣的 metadata, 而把這些邀請的內容隱藏了.

廣告與邀請內容這兩部分的縮減也大幅降低了不必要的資訊.

總而言之, Facebook 在這次介面更改最大的突破就是減緩了使用者的 information overloading...
重新回到使用者角度 (而非廣告商或營利者本身), Facebook 應該暫時不會倒閉了



BTW: Facebook 上的編年紀傳體 timeline 要進入 beta testing 階段了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